教师专访

教师专访 | 梁利:黄河是自然与人文的双重存在

发布时间 :2020/05/25 编辑: 资料来源: 点击次数:次

《黄河史》主要介绍黄河流域的历史,围绕着黄河流域的历史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综合体展开。针对黄河既是一条自然的河,又是一条文化的河,同时还是一条著名的“灾河”的特点,以课堂讲述黄河流域的文化与文明发展历史为主干,主要黄河流域的自然演变历史、黄河流域的文化与文明发展历史、古代黄河流域的防洪水利发展三个方面系统地展开将自然与人文、传统与现代融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undefined


梁利老师开设《黄河史》这门课并非偶然,恰恰相反,梁老师对黄河史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独特而深刻的理解。梁老师分享道:“我是一个研究中国水利科学技术史的老师。在中国水利史的发展中,黄河流域防洪治河的水利占有大量的篇章,在有些朝代甚至是水利的全部。造成的原因是因为黄河是中国历史上的“灾河”,整个黄河流域都不太平。而中国人心目中更熟知黄河是条“母亲河”,是中华民族文化和文明的发源地和摇篮。我经常思考黄河这条对中国人来说很矛盾的河流,如何能促使人类在黄河流域生存和发展,能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文明中起较长的中心地位,原因可能有多方面,但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应是自然条件。通过翻阅黄河流域自然变迁相关资料,深刻体会到黄河流域所处的地理环境对于黄河流域文化和文明的影响和制约非常显著,黄河与黄河人是相互作用与相互感应,黄河无疑是一个自然的存在,同时又是一个文化的存在。我希望能把这种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史学观点推广出去,能改变人们传统的认为黄河流域的文化与文明发展只是人类的努力,时代造就的观点,于是就决定开这门通识课。

undefined

梁利老师


黄河作为中国的母亲河,学习了解黄河流域的文明是必要的。同时黄河流域的文明有它自身的特点和魅力,它不同于世界和中国其他流域的文明。首先,黄河流域的文化和文明起源非常早,人类很早就选择在黄河流域生活,并发展了早期文化,这与黄河流域早期地理、自然条件适宜人类生活和发展有关。其次,黄河流域的文化和文明内涵丰富,从原始社会一直延续发展到现今,中间从来没有缺失,这是其他流域文化和文明所不具备的。然后,黄河流域的文化和文明是依托黄河流域的自然特点发展着。从早期的河谷文化到后来的平原文化,还有独特的防洪水利文化等,形式多样复杂,对后代有多方面的借鉴作用。另外,黄河流域在较长时期都是中华民族文化和文明发展的中心,了解中华民族的文明必须了解黄河流域,黄河流域的文化与文明发展对中国人有多方面的影响。最后,从黄河流域人类文化与文明从盛到衰的发展过程中,能了解黄河流域自然条件的变迁,能了解人类对黄河流域开发利用的进程,从而为现今人类与自然的协调提出一点启示。

undefined



梁老师希望,通过《黄河史》课程的学习,学生们能够整体掌握黄河流域的发展历史,能清晰认识到黄河之所以会成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原因以及在不同历史阶段所起的作用。更深层次的目标是使学生能体会到自然与人文、历史与地理、精神与科技等相互渗透、相互混融这些新的史学观念。从黄河流域文化和文明发展的历程中,体会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关系;从整个黄河流域的发展历史中理解自然与人文的关系,最终能够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人类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向。


同时,梁老师也是一个温柔亲切的老师,主动与学生交朋友,积极同他们交流探讨。有两个特别的学生令梁老师印象深刻:“在《黄河史》这门课这么多年的教学过程中,给我影响最深的是两位非洲学生,他们的故事我也经常在课堂上和同学们分享。这两位学生是我教的最早的两位外籍留学生,所以当时他们走进我的课堂,让我很吃惊。我的第一个感觉是不是他们进错了教室,结果他们坐下认真地听了三节课。接下来我的想法是他们能不能坚持上这门课,结果是这两名留学生每次都按时来上课,无论天气如何,而且这两名留学生当时是在学校信息学部居住,在多年以前学校还没有通校车,这两个学生都是提前很长时间从信息学部走到工学部10教,从不迟到早退,这种认真的态度是很多中国学生都无法做到的。这让我产生新的想法,两名留学生坚持上这门课的原因和动力是什么?

undefined

梁利老师与学生


最终这些疑惑,都在他们上交的结课论文中得到了答案。在其中一位留学生的论文中写到:他来中国留学,结交了很多中国同学,平时一起玩,也一起讨论问题,在讨论的过程中他们经常会产生不少分歧,而且互相很难被说服,他就想了解和中国同学之间的分歧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他认为黄河是中国人的象征,黄河对中国人有很多方面的影响,甚至他认为因为黄河水是黄的,所以中国人的皮肤颜色也是黄的。所以他想通过学习黄河史,知晓黄河到底对中国人有什么样的影响。了解了两位非洲留学生的想法,我对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这句话有了更深的感受,也觉得更有必要让我们中国学生对黄河流域的历史有更全面、更新的认识,加深民族自豪感。


在课程中,梁老师对于学生也没有过多的要求,只希望学生们课前能按照兴趣去选择查看一些与黄河流域历史相关的书籍和音频资料,对黄河流域有一个初步印象。上课期间能按时上课,安安静静地听课,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其他小活动。课后及时上交布置的小论文和结课论文。

undefined



梁老师分享道:“我上学校的通识课已经有很多年,在教学过程中逐渐认识到“通识”中“通”的涵义。首先是通俗易懂。课堂教学中我用了很多的历史传说和小故事来介绍历史和道理,这样同学们很容易理解,也有兴趣去了解。我觉得通识教育,要把深奥的知识简单化,让学生很容易听懂学懂,学懂了才会有兴趣,才会进一步深层次去了解与研究。第二是要贯通,通识课教育不要局限于某个学科和领域,要打通各个学科和领域的分界线,让不同学科的同学都有获得。理工类学生通过通识课的学习,可以改变他们固有的学习和思考的态度,少些理性多些感性、多些情怀,从“冷男”变成“暖男”。文科类学生可以多些理性少些浪漫,更冷静理智。”这样看来,梁老师的《黄河史》课堂中,一定充满着欢快而活跃的求知氛围吧!这样一位优秀的老师和有趣的课程,又怎能不令人心动呢?


Baidu
map